能工小巧匠 | 提拉间的惟妙惟肖“木偶戏”

  • 发布时间:2024-02-01
  • |
  • 作者:未图


图片

一根细细的线,

牵动一个装扮精致的人偶,

再配上执线人的唱腔,

便组成了一出精彩的木偶戏。

台上的人偶唱念坐打无所不能,

台下的观众喝彩不迭。

本期

『能工小巧匠』

提拉间的惟妙惟肖“木偶戏”

带领大家共同探访非遗文化的戏曲世界

图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创造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来反映生活和启迪民智。在中华戏曲的宝库中,有一席位置专属于木偶戏。木偶戏,顾名思义就是以木质人偶为表演媒介,配合操纵者的技巧和声音,用歌舞来表演故事和传递情感的戏剧。这种表演形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绎。


图片

·以木为戏·

图片

木偶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起源于中国和西亚地区。木偶戏通常由身穿黑色衣服的操纵者操控,他们使用绳索和手指操纵木偶在舞台上做各种动作。操纵者还会为木偶配音,使木偶更具生命力。通过这种方式,木偶能够像真人一样表演各种类型的曲目。

图片

除了操纵者的技巧和创造力,木偶戏还有丰富的剧本内容和故事情节。包括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主题,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能发人深省。木偶戏就像我们现代的影视剧一样,能让人们品读故事、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图片

木偶戏在我国戏曲文化中

可谓一枝独秀,
凭借独特的表演形式

愉悦民众上千余年,
木偶戏在传承的过程中,
形成了各地域不同的风格,
进而演化成不同的剧种。
接下来,
小编带读者们认识一下

木偶戏的种类吧!


图片

·木偶戏的种类·

图片

「提线木偶」

图片

提线木偶戏,清末由上杭县木偶艺人传入福建连城,融合了浙江、江西的提线技法,结合民间小调,经过100多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以提线为主,杖头、布袋、皮影为辅,闽西汉剧唱腔的独具特色的木偶艺术剧种。行当分生、旦、净、末、丑,演出习俗具有明显的客家地域文化特色。

图片

「布袋木偶」

图片

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以福建漳州为地方代表,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集各艺术门类的特点,丰富、修饰、体现布袋木偶戏的内涵。布袋木偶起源自宋朝,已有千余年的传承历史,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我国台湾省的木偶戏中,数布袋木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图片

「铁枝木偶」

图片

铁枝木偶又称铁线木偶或阳窗纸影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主要流行于广东省东部(潮汕一带)的民间傀儡剧种,演出时,木偶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表演时后台由三至四人操纵木偶,每人操纵一至二个木偶,后面伴唱、伴乐者九至十二人;基本表演手法有推、拉、提、拨、抖等,表演过程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等动作,呈现独特的操纵技艺。

图片

「杖头木偶」

图片

杖头木偶戏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范围包括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江浙到川陕。各地的杖头木偶高度差距很大,一般身高2尺,表演时,以木杖来操纵木偶完成动作,因此称为“杖头傀儡”,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 “举偶”。

图片

「药发木偶」

图片

“药发木偶”亦称“琼花木偶”“烟花木偶”,流行于浙江省泰顺境内,最早可上溯至南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种木偶是火药为主要燃放原料,在燃放烟花的同时能出现木偶形象,并且能旋动,翻跟斗等动作,是“烟花”与木偶结合的产物,也是集手工、表演为一体的民间技艺。


接下来,

请跟随

「木偶手工课堂—小鸡」

学习一下用线操控木偶的技能吧!

图片

【详细制作步骤

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图片
图片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仅作分享,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