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枕边书:作家余华力荐的阅读经典

  • 发布时间:2024-06-27
  • |
  • 作者:未图

" 大师枕边书 "

作家余华力荐

阅读经典

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


图片

YUHUA

>>>>>

BOOKLIST


与经典同行

和大师对话












"余华"

读书一定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

一代又一代人阅读挑选出来的


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等。其作品在国内外收获广泛好评,曾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中国版权金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奖项。

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文字锐利如手术刀,剖开了人的内心;他以理性的笔触,深刻展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奈。



图片

01

《狂人日记》

鲁    迅  著


图片
图片

"从来如此,便对吗?"


1918年鲁迅发表的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

作品揭露了数千年来

中国历史吃人的本质。

人人都有可能“被吃”,

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

就参与了“吃人”



图片

余华:中国后来的文学家中,有很多尝试在书中写精神病的人,他们都想塑造一个类似于狂人昆仲这样的“精神病”。可是无论他们描述的多么逼真,无论他们笔下的人物多么接近精神病的状态,读者看到了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正常人。

但是鲁迅写神经病,仅仅用了一句:“赵家的狗,为何多看了我两眼”就足以让每个读者浑身起鸡皮疙瘩。



02

《朝花夕拾》

鲁   迅  著


图片
图片

"回忆的记事"


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

也许很多人对于鲁迅的

第一印象是冷漠犀利,

但这本书作为“回忆的

记事”,展露了鲁迅

有的温情和童趣



图片

余华曾说,自己年轻时只觉得鲁迅伟大,但35岁后,才真正懂得鲁迅的了不起……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透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余华认为,收录在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多元展示了鲁迅对于人的天性的捕捉及刻画。



03

《变形记》

[奥] 弗兰兹·卡夫卡  著


图片
图片

   "剖析人性的寓言式小说"


一天清晨,一次人变虫的形变,一个荒诞的故事,

一场残酷的真实人生

本书被视为是一部对现代人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

同时也揭示了现代人的

困境和孤独



图片

余华:卡夫卡有着长驱直入的力量,仿佛匕首插入身体,慢慢涌出的鲜血是为了证实插入行为的可靠。卡夫卡的叙述具有同样的景象,细致、坚实和触目惊心,而且每一段叙述在推进的同时也证实了前面完成的段落,如同匕首插入后鲜血的回流。因此,当故事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的时候,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增强。



04

《城堡》

[奥] 弗兰兹·卡夫卡  著


图片
图片

"卡夫卡压轴之作"


“《城堡》使我们感到因迷失在远离人烟的森林中而彷徨,它应该是一把能劈开我们内心中

冰封的大海的斧子”

一本自我探索与救赎的

现实主义佳作,

进退不得是我们每一个

现代人都要面对的困境



图片

余华曾坦言卡夫卡对他创作的影响:卡夫卡的《城堡》讲的也是个寻找的故事,土地测量员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目的地,现在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人类荒诞处境的一种写照。



05

《在流放地》

[奥] 弗兰兹·卡夫卡  著


图片
图片

"这是一架奇特的机器"


“鲜血,纯纯的血在向外淌,流成了几百条小河,连水管也失去了作用”

卡夫卡构建了精密的杀人机器和狂热的处刑者,

揭示了现代国家机器的

残酷和其中的腐朽



图片

余华:《在流放地》清晰地展示了卡夫卡叙述中伸展出去的枝叶,在对那架杀人机器细致入微的描写里,这位作家表达出了和巴尔扎克同样准确的现实感,这样的现实感也在故事的其他部分不断涌现,正是这些拥有了现实依据的描述,才构造了卡夫卡故事的地基。



06

《罪与罚》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图片
图片

"贫穷不是罪恶"


一部关于罪犯的忏悔录,

一段残酷的内心剖白,

人能从洁白中拷打出

罪恶,也能从罪恶中

拷打出洁白

能使罪人本身得到改造、重新做人,唯有反映在人的良心中的真善美的法则



图片

“我夜以继日地读完了《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像是轰炸机一样向我的思绪和情感扔下来一堆炸弹,把二十岁的我炸得晕头转向。”

余华曾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苦难还是幸福,不幸还是幸运,终究只有亲身经历者才有资格定义。片刻的喜悦也许就能支撑一个人过完一生,一时的堕落可能也会让人的灵魂永远埋葬在深渊。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通过拉斯克尔尼科夫的“罪”与“罚”展现了一个人人性深处善与恶的挣扎以及灵魂由堕落到得到救赎的过程。



0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著


图片
图片

"一篇惊人的杰作"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小说以一封信的形式把一个女人的一生的情感历程展示得淋漓尽致,整封信都是女人的内心独白



图片

余华:“我一口气读了他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的叙述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套路,上来就给我叙述的高潮,而且持续到最后。”

余华戏称,茨威格向他扔了一堆手榴弹,让他每分钟的心跳在80次到90次之间,并让他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阅读激动,并且让他没有生命危险。



08

《国际象棋的故事》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著


图片
图片

"以冰冷的诗意抒写

人间激情"


小说讲述的是在一艘从

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

它无关于棋局,

更是一场心灵的博弈,

对手是另一个自己,

也是无尽的绝望与孤独



图片

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可惜他本人没有看到法西斯最后的崩溃。由于对时局的绝望,他和他的夫人在1942年获悉新加坡陷落后在巴西服毒自尽。然而《象棋的故事》作为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却不断受到后人的传诵。



09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著


图片
图片

"灵魂的猎者"


“年华逝去,这终究

意味着,再也不用害怕

自己的过去了”

发生在一个女人一生中某一天的往事,却在茨威格的小说里让人震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的冲动

和理智的搏斗



图片

斯蒂芬·茨威格被誉为“以德语的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出乎你意料之外的角度和精妙绝伦的语言,直击每一个曾经深爱过的灵魂。 



10

《伊豆的舞女》

[日] 川端康成  著


图片
图片

"世上至美的初恋"


来自东京的少年与天真质朴的小舞女陷入爱河,

似是而非的朦胧爱恋超越阶级,轻柔的初恋成了

心头忘不掉的传世眷恋

通过自然之美、女性之美、涅槃之美、幽玄之美展现出一个物哀美的世界和一曲清新淡雅的哀歌



图片

余华阅读川端康成,始于《伊豆的舞女》:我在宁波进修牙医,看到川端康成的书。正是伤痕文学兴起时,我在小说中表达的是痛苦,川端康成表达的却是华美,他流畅、舒缓、细致入微的描写太美了。被人忽视的他都能观察到。他的作品我都认真读过,《伊豆的舞女》读过多遍。



11

《雪国》

[日] 川端康成  著


图片
图片

"物哀美学典范之作"


乘坐列车驶往《雪国》

欣赏川端康成笔下

唯美细腻的爱与徒劳

《雪国》是川端康成用笔雕琢而成的晶莹剔透的艺术世界,这个远离喧嚣与浮躁的地方,充满了生命原始状态的空虚与寂静



图片

余华:川端康成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之一。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别的作家写小说,都是从生写到死,而在川端康成笔下,死里面能够出现生。



12

《红与黑》

[法] 司汤达  著


图片
图片

"灵魂的哲学诗"


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

复辟。于连,一个木匠的

儿子,在这样的时代里

要如何才能走向成功?

小说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爱情与阶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在每个时代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图片

余华曾称赞《红与黑》“好的心理状态描写,是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在心理描写”。

司汤达通过对人物内在的描写,剖析人物的感情、思想、心理、回忆,解构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呈现出一个个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











与经典同行 和大师对话

YUHUA

图片



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 余华



-END-




供稿:网络信息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