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地标:西柏坡景区

  • 发布时间:2024-11-07
  • |
  • 作者:未图



在苍松翠柏、湖光山色的滹沱河畔,

有一个小山村,

似一颗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

它是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

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它,就是西柏坡。

本期『红色记忆』

带领大家云游红色地标:西柏坡景区,

让我们继续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观看“大美西柏坡”的故事~



西柏坡·历史沿革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普通小山村,也是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等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东渡黄河,辗转进驻西柏坡。从此,这个普通的村落,成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西柏坡发生的三件大事

土地改革·千万农民翻身得解放

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个大纲公布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分配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

三大战役·奠定中国革命胜利基础

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此地,党中央组织指挥了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思想放光芒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西柏坡·红色遗迹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对外开放的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苏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代表旧址、防空洞和中央机关小学旧址12处。1982年3月,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柏坡陈列馆

西柏坡陈列馆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共12个展室。展览内容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活动为主线,运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历史资料,辅之于绘画、雕塑、景观、幻影成像、半景画等高科技手段来展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西柏坡纪念碑

西柏坡纪念碑位居停车场南侧、纪念馆后的山顶上。总高度为20.5米,碑名“西柏坡”是邓小平同志的手迹,碑文是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西柏坡轶事· 刘少奇植树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 由刘少奇主持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由于交通不便, 许多同志是骑马而来, 把马拴在数处, 其中村南苇塘边小树林较多, 有的马啃了树皮。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忙着赶回去, 乡亲们觉得马啃树皮也不算啥事, 谁也没在意。 

后来刘少奇外出, 发现了此事, 就责成行政管理科的何科长负责处理,每棵树赔偿70斤小米, 大树适当增加。村长王树声的两棵树被啃, 他说啥也不要赔偿, 行政科硬是赔了他两把椅子。   

第二年春, 刘少奇带领中央工委机关干部帮着老乡们在这里栽植了一片柳树、毛白杨、小叶杨等。这里地下是肥沃的淤泥, 上面是雨季逐年从恶石沟冲下来的淤沙, 水土条件较好, 小树郁郁葱葱地生长起来, 被乡亲们誉为“扎根树”。



西柏坡,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

书写了中国革命史的辉煌一页,

孕育了永恒的西柏坡精神。

它以其独特的贡献,

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

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80号盛龙广场红星美凯龙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