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小课堂 | 文化古迹:乐山大佛

  • 发布时间:2023-10-24
  • |
  • 作者:未图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华夏文明,
而文化古迹则是文明的见证者。
通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过去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期传统文化小课堂

带领大家云游文化古迹

探寻文明之源,

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阁像与山齐,何人置天梯?

三次兴工,历时九十年,

几代人用虔诚将它浇铸。

大渡河、青衣江、

岷江在它脚下交汇,

一千多年的潮起潮落里,

它屹立不倒,守护一方平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乐山大佛,

感受它的神奇魔力!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观看乐山大佛的故事~

踏入乐山大佛景区,

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祥和和宁静。

沿着青山绿树欣赏着绵延的美景,

穿过蜿蜒曲折的小路,拾级而上。

当逐渐接近山顶时,

顿时感受到了乐山大佛的

拔地倚天的气势。

它高耸入云,威严庄重,

俯瞰着众生,也守护着众生。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屹立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通体高七十余米,头高约15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的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不可撼动的地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2009年,乐山大佛景区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此可见,乐山大佛不仅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更是受到国内外专业组织与游客的一致认可。

·大佛的修建·

公元713年间,如今乐山大佛所在的三江汇流之地是个事故频发之地。每到夏天,这里江水汹涌、水势凶猛,过往的行人与船只常常被吞噬于江水之下。有一位怀着慈悲之心的海通和尚站了出来,决心救百姓于疾苦。他开始着手筹募善款,打算开凿一座大佛来减杀当地水势、护佑人员平安。

在那个人力物力匮乏的年代,如此高大巍峨的乐山大佛得以拔地,是极其不容易的。抛开大佛修建过程中人们面临的技术困难不说,单单是修建过程的推进,就耗费了几代人的努力。

海通和尚为大佛的修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从有了这个想法开始,海通和尚便开始耗尽心力筹募善款,在募得善款后又为保护善款不为地方官吏所贪污而自剜其目。在不懈的斗争与努力下,乐山大佛修建这一工程终于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但海通和尚却因积劳成疾而早早圆寂。在海通和尚之后,乐山大佛又经历过两停两建,历时90年,终于在公元803年得以建成,并在一千多年的岁月风霜里屹立不倒,接受着世代苍生的赞叹和膜拜。

大佛所在的凌云山,

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

山下三江汇聚,

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

历来为雅士所盛赞。

古往今来,

不少文人墨客将绝佳的

词句留在了乐山大佛。

这些诗篇与大佛共存,经久不衰。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从

这些诗句中感受大佛的气势。

登嘉州凌云寺作(节选)

唐·岑参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谒凌云大像

宋·陆游

出郭寻幽一笑新,

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

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髻绿,

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

丈六黄金果小身。


乐山大佛

当代·幻庐

芸芸人如蚁,俨俨佛如象。

属气度岷峨,闲神坐霄壤。

谁谓成功自古无,

一龛高接九天隅。

云崩蜃灭三江涌,

忍见苍生泪眼枯。

乐山大佛

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

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人们膜拜他,

也是在膜拜自然和生命。

【阅读推荐】

《石刻神工:古代石刻与文化艺术》

内容简介:本书内含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全景展现,纵横捭阖,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

索书号:K877.404/1

馆藏地点:未央区图书馆阅览二区